过年热闹不热闹的,其实对夏恒是半点影响也没有,送个年礼收个红包,和原主记忆里也没什么区别,也就是红包的量稍微加重了点。
在原主的记忆里,新年也就是做件新衣裳,多发一个月例银而已,至于饭菜他吃的还不如夏嬷嬷呢。而夏恒对于过年就更没兴趣了,现代社会的年味并不浓,一家团圆对他来说也不可能了。
不过古代过年的习俗夏恒也是完整的经历了一回,从腊八开始就正式忙活起来了,祭灶、打扫、糊窗磨豆腐、杀猪炖肉、洗福禄、蒸馍贴花、别岁焚香,守岁放鞭炮。
之后就是大年初一了,从初一的拜年开始活动不断,初二的回娘家贾母还是很兴致勃勃的,老太太也给贾母准备了不少东西。虽说贾娴去了,但小辈服丧也碍不着长辈走动,毕竟连七七都过了。不过郑氏和王氏倒是没有回去,平辈的话还是避晦的好。
至于二姑娘贾婉和三姑娘贾妍两个人,在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。而贾婉因为重新和府里联系起来,所以年礼随着报信的人已经捎了回来,贾妍在出嫁之后就随着夫家去了嘉兴,因此年礼时提前备下的,年前还陆陆续续寄来不少南方的特产。
正月初三则被称为小年朝,也称为赤狗日。这天是不宜外出的,而忙这段时间一直忙碌的人也该好好休息休息,也意味着从今个开始就得做好营生准备了。
接着便是迎接灶王爷回来,而到了破五这天又是一顿饺子加鞭炮,可以开市迎财神了,然后又大扫除送走穷,正好便是人的生辰。
因此夏恒才知道原来女娲先造六畜后造,初七才是人诞生,头戴彩胜登高赋,皇帝还赐了贾代善彩缕人胜,还摆宴待群臣,聊聊家常啥的,意思是没事了过了今天就上班吧。
所以过了初七,贾代善就要上朝去了,至于贾赦和贾政,一个无官一个无爵,过年就意味着可以更好的吃喝玩乐讨论文章哲理,看得出来会比贾代善还要忙。
其实贾代善只是在像皇帝表态,兵权已卸儿不成器孙还小,看在功臣之后的份上,别给荣国府来个“君子之泽五世而斩”的套餐。只可惜原著中贾代善早死,贾母想做的是国公夫人,而不是一等奖军的妈,得陇望蜀的绝了后路。
要夏恒说,只要贾代善活着,就是两个儿子文不成武不就都无所谓了,从孙子开始转文也是来得及的。待贾瑚贾珠长起来后说不定就到皇帝都变了,走个科举之路也可以证明自家已经不挨兵权了。
又因为才转文,文臣那里还持观望态度,也没有根基,这样一来,文武皆不沾的臣子,下一任皇帝用着也放心,他们贾家起码能再繁荣五代。
这也是夏恒的一些猜测,不过被贾母走得乱套了,可别说贾母一个妇孺当不得国公府的家。看看宁国府的贾珍对贾母的态度就知道,贾母积威甚深,或许有史家一门双候的原因,但是更多的是贾母没少为贾家谋划。
要不然贾珍也不会在儿媳妇死了之后,越过宁国府众人,交给了王熙凤。虽说尤氏是继室,但贾珍可是宗族的族长,一个族长夫人还比不过隔房的妯娌吗?况且王熙凤她并不是王子腾的女儿,而是一个侄女。
当然,这些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,还会不会发生都很难说。现在让夏恒觉得无语的是郑氏准备的七宝羹,他才知道原来除了八宝粥还有这种吃食,只是这味道实在是一言难尽。
菠菜、芹菜、葱蒜、韭菜、芥菜、荠菜、白菜等搅在一起后,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咽下去的,可郑氏的一番心意他能浪费吗?必是不能呀。
可谁吃谁知道,他根本就不吃菠菜,这一碗下去他是连饭都不想吃了。早知道就不去大房蹭饭了,跟着丫头们吃面条和煎饼,那该多滋味!
接下来正月里的日子,随着贾代善的上朝,贾家也彻底从过年的气氛中脱离了出来,该管家的管家,该学管家的学管家,夏恒也开始了真正的古代生活。
不过自打知道了纪晓岚这个人后,夏恒就多了个记日子的习惯。正好过了年皇帝便改了年号,是为明德元年。而夏恒因为熟知纪晓岚的生卒年,经过一番换算,转化成了公元纪年。
于是在装订成册的簿子第一页的右下角写下了一七五零四个小字,又在左上角写了明德元年正月初十的字样。至于公历的月份,别为难人了,能算出年来都还是托铁齿铜牙的福。
不过看着这个日期,夏恒整个人都呆滞了,距离一八四零年竟然还没一百年!一八四零年啊,是个中学生都知道这是个什么日子,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启了华夏多灾多难的百多年历史。
是国人连提起来都会哀叹的日子,夏恒盯着四个小字看了又看,他想着哪怕推算出个一八四零都比一七五零强,至少他能确定华夏的历史改变了。
不过回想着先生说过的国史,夏恒的心又慢慢的定了下来,至明德帝才第三代。正是欣欣向荣的时候,怎么看都不想是会被外敌侵入的样子。而按清建立的时间来看,乾隆可是第六个了,怎么算都该由盛转衰了。
再说夏朝因为西宁王和东平王的缘故,边疆也基本没有作乱的,和从建朝之年就作乱不止的清是不一样的。退一万步讲,就算夏会迎来清一样的命运,他又能做什么呢?
夏恒苦笑了一下,他不过是个裁缝而已,学的还是文科,理化生忘得比英语还厉害。英语还能记住百八十个单词,但是公式啥的连十个也没记住,就别指望他能为科技做贡献了,
再一次证明了他根本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主角,要不然他就带着电脑过来了,带个服装的文件夹能干嘛,有的衣服就是做出来也没人敢穿呀,他恐怕是历史上最废柴的穿越者了。
夏恒戳了戳簿子上的日期,冷不防耳边响起了先生冷冷的声音,紧接着就迎来了敲在手背上的戒尺,疼的他立马将自己的思维从自怨自艾中抽了出来。
“贾姮,笔是这么拿的吗?”施诗第一次给自家学生上课的时候,看其行走坐卧无一规范,读书写字无一能看,她当时还问过好友,这学生是不是国公府刚从山野找回来的。
谁知好友却说只是没有经过先生的教导,当时她的第一反应就是骗鬼呢,就算是没先生,那不还有嬷嬷吗?再一听好友的解释,施诗真的是惊呆了,嫡母不待见庶女,不好好教养无所谓。
就像府里的大姑娘贾娴一样,远远的嫁出去就是了。但是一个嬷嬷这么嚣张,施诗剧有些不理解了。也不是说不敬老,可下人就是下人,敬着是主家小辈们心善,不敬也不能说主家心恶,毕竟主仆有别。
可这个夏嬷嬷的所作所为,是把正儿八经的千金当成丫头了,动辄打骂,就连漠视的贾母都显得可爱了。因此为了自家学生以后能找个好人家,施诗才下了大力气调教,可这过了个年怎么又原形毕露了。
尤其是好友还重新和她商定了教学计划,怎么想都不甘心。她的学生不说成为闺秀典范,那也得是个小家碧玉呀,山野村妇的样子,走出去她都不敢说是自己教导的。
其实夏恒走出去已经能哄住人了,再说他是个男子,闺秀礼仪啥的学个形。好歹能糊弄过去就行。而郑氏在过年的时候也觉得可以了,这才同好友通了个气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去就得了。
偏施诗不知道呀,看到夏恒懒散的模样就生气,尤其是在看到贾敏的模样时。不过她也知道了,贾母寻了嬷嬷教导贾敏,并不是为了让女儿入宫做后妃,就是皇子妃也没想过。
这还是好友告诉她的,要不然她都忘了贾敏的年龄,虽说和甄贵妃所出的二皇子相当,但是差着辈呢。她这才想到郑氏的表姐戚氏是明德帝的后妃,而甄贵妃和戚氏一辈,郑氏和贾敏又是平辈。
这么算下来,宫里的皇子公主和贾敏可是差了一辈,给公主们做个伴读倒也使得。而经过好友这么一说,施诗也想起来皇家还是有宗室的,既不是明德帝的兄弟,也不是先帝的兄弟,而是太宗的兄弟。
如今还有两个亲王,一为忠信王,一为忠诚王,两家的世子和贾敏刚好合适。施诗这么想着,倒是觉得贾母对女儿还是挺慈爱的,在宫里镀个金回来,做世子妃也有底气,何况世子妃可比皇子妃好做。
想到这里,施诗对自己的学生愈发的恨铁不成钢,尽管和好友商量了学习的课程,但是她绝不会依着夏恒糊弄人的想法行事,没个好作态,那也得学出个妙笔生花来,经史子集走起来。
于是夏恒无比想念学礼仪的日子,,正了正拿笔的手势,看了眼墙角的座钟,叹了一口气。因为他对时辰的换孙很不熟练,郑氏便友情提供给他一个钟表,而他将课程标注好时间后,心里的小人已经生无可恋了。
一天十二个时辰,除了休息满当当的任务,和高考比起来也不遑多让,高考又不考四书五经和琴棋书画。就这么一走神,再次被戒尺光临了手背,夏恒重重的落下一撇后,余光看到戒尺被收回,这才舒了口气。
不管怎样,照着这个课程表,夏恒的作息终于规律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