负债减半,徐安逸的接单速度也随之放缓。她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,投入到残疾顾客的衣服制作中。同时,徐安逸开始寻找合适的小工厂,打算少量生产满意的设计作品,平价卖给有需要的人们。虽与‘仅此一件’的店设有所违背,却能让经济拮据、身体残缺的他们,穿上适合且便宜的新衣,从容自信走出门去。这不就是她的理想么?此外,徐安逸积极筹备周末培训班,无偿教授有兴趣的残疾人,如何设计剪裁缝制。等学员多了,手艺精了,再创办作坊,帮助学员解决生计问题。授之以鱼,不如授之以渔。
之前的耐心沟通、上门定做,让徐安逸收获了许多特殊粉丝。获奖之后,她的知名度噌噌上涨,更赢得了不少大机构的支持。她不仅获得无偿使用的教室,还在慈善机构的宣传中,短时间内,招收到一批特殊学员,培训班正式开课。前来报名的学员们,不少都是第一次主动跨出家门,忐忑腼腆的眼眸中,闪烁着憧憬的微光。在他们或长或短的生命里,头一回有了努力的方向,期待的未来。忽然之间,徐安逸变身为徐老师,和蔼可亲地迎接她的学生,鸡血满满地实践着教学大业。学员多为女性,年龄在20-30岁间。偶有几位男学员,可谓‘耀眼’般存在,也令徐老师倍感欣慰。在她接触的残疾群体中(特别是因意外导致的后天残疾群体中),男性比女性,更不愿走出家门,更倾向抑郁偏激。他们或是卑微自轻,认为自己是负担,连累家人朋友;或抗拒被怜悯同情,将善意帮助,视作轻视与侮辱。无论哪种,结果都是将自己保护(局限)在狭小的房间里,与外界隔绝。能主动报名的几位男学员,让徐老师特别重视。
徐老师是温和亲切的,倾其所有地耐心教导。与此同时,徐老师又是严厉苛刻的。无论是课堂练习,还是课后作业,她的评价总是很严苛,甚至‘故意刁难’,从不会因为谁的手脚不便,而降低标准或要求。当你处在社会的弱势阶层时,与其希望被强者同情优待,不如将自己逼得狠一点,超越强者的标准。如此这般,先天有缺的他们,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平视,进而积累自信与勇气,在优胜劣汰的世界里,独立坚强地活下去。徐老师本人不就是例子么?虽右手有疾,无论在工作中,或是比赛里,从未被特别‘善待’过。当然,她也无需区别对待,那是对她的否定与轻视。有时候,所谓于残障人士的特别条款,只是健康群体,从高而下俯视的‘善意’,不值得被感激。而徐安逸的最后胜出,也是最直接的激励:既然徐老师能在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中脱颖而出,作为学生的他们,也能在芸芸众生中出人头地。
于是乎,徐安逸的严厉,不但没有引来学员们的抵触抱怨,恰恰相反,却是得到了所有人的称赞与认同。他们觉得自己被尊重与信任了,继而斗志满满,迎接更多的挑战。严师出高徒,唯做到如常人那般好,甚至更好,身有残疾的他们,才能凭本事去竞争、去拥有。